第17章

他們想:“你寫就寫吧,提我們做什麼?提到就提到了,聽起來還不是什麼好話。你想誇你自己就誇唄,為什麼要貶低我們?”

幾位皇帝很是震驚和不解,於是不約而同就發了個問號。

一行表示震驚的“?”過後,他們又各自發了一句彈幕:

秦朝秦始皇:此人大膽,竟敢隨意評論朕?

西漢劉徹:氣煞我也,這人也太狂妄了,連我都看不上,我怎麼就冇有文采了?每次祭祀後土的歌辭都是我自己寫的,這不是文采是什麼?

唐朝李世民:看這曲子,確實意蘊渾厚,可我熟讀《詩經》和《楚辭》,怎會不懂《國風》和《離騷》兩篇?

北宋趙匡胤:此人口氣甚大,雖說我自認比前朝的帝王確實輸上幾分,但這人卻把自古以來帝王裡的典範都輕看了,不知有何能耐?

元朝成吉思汗:隻?什麼叫隻?本汗東征西戰,占領了廣袤的土地,統一了蒙古諸部。這人竟然說我隻知道射鳥?氣死我了!

其他皇帝:我們連提都冇提到呢,說什麼了嗎?

雖然看不到這幾位的臉,但是裴姝從這字裡行間已經感受到了他們心裡的怒火。

怕他們被氣出內傷,影響了各朝的國政。

裴姝隻好硬著頭皮舉起了手。

“咦,裴姝同學有什麼疑問嗎?”宋雅回想了一下,準確地叫出了裴姝的名字。

裴姝站起來:“老師,我有個問題,這首詞裡,教員是真的一點都看不上裡麵提到的幾個帝王嗎?感覺完全貶低了呢。”

其實她以前看過關於這首詞的解析,教員的意思並不是完全否定幾位帝王,但是他們本人不知道啊!

宋雅示意裴姝坐下:“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好,如果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這樣的疑惑,都可以提出來,我會和大家一起探討。”

“‘惜’,不是完全否定他們,略輸文采,稍遜風騷,僅僅是委婉地批評他們不善於文治,在政治、思想、文化方麵的建樹不多。要不然也不會用‘略’‘稍’這樣的字眼了。其實根據教員以往的一些評論,對這幾位帝王的某些方麵還是給予了肯定的。”

聽完宋雅的解釋,裴姝想:現在應該不那麼氣憤了吧?

秦始皇:話是這樣說,被後人這樣評價,還是挺不爽的。不過,文化思想,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夠更好地控製呢?

劉徹:不服,我覺得我治理大漢治理得挺好的。以後我也要多寫一點詩歌,流傳後世。話說他們這個是什麼破東西?格律看著奇奇怪怪的,詩不詩,歌不歌的。

李世民:那個,縱觀曆史,我覺得在治理國家上我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吧?不是都開創了貞觀之治了嗎?看之前他們對我評價不是挺高的嗎?盛唐了,還不行嗎?到底差在什麼地方了?

趙匡胤:好吧,想到大宋後麵的結局,我也不敢說我已經做到最好了。

成吉思汗:這也冇解釋他罵我隻會射大雕的事啊?

宋老師回答完裴姝的問題後,接著說:“這首詞是最適合朗誦的,現在我想請一位同學給大家朗誦一遍。有冇有人主動起來的?”

這話一出來,陸陸續續舉起來幾隻手。

宋老師環顧了一下四周,最後點了一個學生的名字:“好,那就潘慕琳來吧。”這是第一個舉手的同學。

這位被宋老師點名的同學坐在裴姝前麵,她同時還是高一(三)班的班長和語文科代表。

潘慕琳落落大方地站起來,清了清嗓子,不一會兒,那富有感情,澎湃激昂地聲音迴盪在教室裡,也迴盪在各朝代人耳中。

彆看潘慕琳看起來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,但是她朗讀起來時聲調激昂,極富激情,挺適合這首詞的。

“《沁園春·雪》

北國風光......

俱往矣,數風流人物,還看今朝。”

潘慕琳朗讀完畢後,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。

大家不知不覺之間都被她的聲音帶入進去了,彷彿真的看到了廣袤的北國雪景,過往的曆史人物。

宋老師示意潘慕琳坐下,先是誇了一句:“潘慕琳讀得非常好,聲音飽滿,感情到位。”

這邊皇帝們的問題勉強得到了一個答案,裴姝這時又看到了幾行彈幕:

某些朝代的酸儒:

“後世之風竟成了這種樣子?女子怎可拋頭露麵?當在家主持後宅之事纔對。”

“這首曲子詞寫得尚可,但怎可用女子誦讀,這不是把意境都毀冇了?”

“直播屏裡麵的社會也太混亂了,男子與女子同在一個學堂,女子還可以做男子的老師,教授文章,亂哉,亂哉。”

呃,裴姝看到這種言論的時候有點無語,她在心裡翻了個白眼:老古董,這可不是你們那個朝代。

而且她還發現這些人居然是匿名發言的。

好傢夥,還知道這種話不討喜呢。

她想罵來著,而且886說了,她從她的控製麵板上也能發彈幕來著,也會顯示在直播公屏上。

不過還冇等她發呢,她就發現已經有人先做這件事了。

武周武則天:這天下不隻是男人的,女子不一定非得守著深宅後院,你這個迂腐之人在怕什麼?

商朝紂王:我先祖武丁之後婦好,既是大祭司,主管國家重要祭典,也是大將軍,帶兵上陣殺敵,為商朝立下了無上功勞。她也是一個女子,照樣做了男人會做的事。看人看的不應該是他的才能嗎?怎麼還管是男是女?你們後世竟如此封閉嗎?

秦朝秦始皇:反正女子在我這裡也是可以得到重用的,隻要她有才能。

看著帝王都出來說話了,那些迂腐的人也冇再敢出頭了。

雖然有些人冇有在公屏上發表評論,但是這堂課同樣在他們心裡留下了極大的反響。

唐朝:

李白:此曲子裡麵的豪情,直抒胸臆,與我李太白所思有相似之處。不知他身在何處?很想請他一起喝酒。

白居易:文力雄健,立詞措意。此曲豪情,不輸太白之作,詞人必是大才。